玩游戏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对小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玩游戏场所有游戏厅、网吧等等,而今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孩子通过手机端来玩游戏或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游戏直播。近年来,有关小孩子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的事件不断出现,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与之相关的权威文件,文件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一司法文件为解决未成年人玩游戏消费引起的经济纠纷提供了法律基础。
针对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或打赏主播是否该退款以及如何退还,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上述规定是一个好规定,网络游戏和直播平台太过,小孩子头脑一发热什么都能做出来。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或建议,“如何分辨是否真的是未成年人在打赏?”,“可以弄个人脸识别”。另外,有人觉得家长作为孩子监护人,应该为事情负责,“还是要靠家长监管,不能全靠平台退款”。
某小学生约网红女主播一起看电影
事实上,游戏开发者为了增加玩家的游戏体验,会设计出一些实用的或好看的装备,而这些装备通常是需要花钱买的。据媒体报道,在二〇一九年七月的时候,武汉一名九岁的小孩用妈妈的手机玩一款手机游戏时,累计充值五千多元,充值最多的一次有六百四十八元。在被问到孩子如何知道手机支付密码时,孩子妈妈说是在她买票付款时,支付密码被孩子看到并记下了。最终,在警方的帮助下,孩子妈妈提供孩子是未成年人和由孩子本人给游戏充值的证据给游戏客服人员,可能进行了部分或适度的退还。
小孩子除了玩游戏充钱之外,也可能会以打赏主播的形式在观看游戏直播时花钱。例如,据媒体报道,最近重庆一名九岁女孩迷上了一款游戏视频直播,为了给主播送礼物,她花了妈妈将近两万元。而卡里的钱是孩子妈妈辛苦打工一年存下来的。事情被父母得知后,孩子表示很后悔,对不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最终,孩子父母选择了报警并联系了视频游戏网站,希望打赏主播的钱能退回。
目前国家对网络游戏的监管越来越严,当我们打开很多手机游戏的登录界面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本网络游戏适合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用户使用:请您确定已如实进行实名注册。为了您的健康,请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孩子是未成年人,通常是用父母的手机号以及身份证号才能注册和实名认证。
孩子父母有必要管好自己的手机以及监管好自己的小孩,哪些游戏适合小孩子玩,哪些游戏不适合小孩子玩。小孩子年纪尚小,对很多事情缺少判断能力。虽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相关文件,但也只是针对数额较大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或打赏主播行为,另外想要退还款项,还需要向游戏客服人员提供很多证据。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若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严格的监管,可以避免孩子玩游戏引起的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也更有助于孩子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点一下文章标题右下方蓝色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