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1.茂盛貌。○《楚辭‧九章‧懷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朱熹]集注:“莽莽,茂盛貌。”○[晉][潘岳]《傷子辭》:“奈何兮弱子,邈棄爾兮邱林。還眺兮墳瘞,草莽莽兮木森森。”○[周實]《民立報出版日少屏索祝爰賦》:“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2.眾多貌。猶累累。○[梁啟超]《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故數千年莽莽相尋之革命,其蓄謀焉,戮力焉,渫血焉,奏凱焉者,靡不出於一二私人。”○[梁啟超]《中國史敘論》:“悠悠二千歲,莽莽十數姓,謀謨之臣比肩,掌故之書充棟,要其立法之根,不出此防弊之一心。”◆3.長大貌。○《呂氏春秋‧知接》:“戎人見暴布者而問之曰:‘何以為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壤壤也,可以為之莽莽也?’”[高誘]注:“莽莽,長大貌。”◆4.無涯際貌。○《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唐][杜甫]《秦州雜詩》之七:“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明][何景明]《苦寒行》之二:“莽莽北郊外,死骨聚如丘。”程善之《革命後感事和懷霜》:“[大江]東逝海西流,莽莽風雲轉瞬收。”◆5.指時間的長遠無際;悠久。○[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莽莽千載,念來日之大難。”◆6.渺茫;迷茫。○[元][黃縉]《即事》詩:“浮生莽莽吾何計,獨立看雲竟落暉。”○[清][龔自珍]《最錄神不滅論》:“顧儒者曰:神不滅,佛之言也。吾儒不然,此身存即存,此身滅即滅,則吾壹不知儒之於《易》、於《詩》、於《禮》,盡若是其莽莽耶?盡若是其墨墨耶?”◆7.草率;魯莽。○[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七》:“想來[匡]人之暴,亦不是莽莽殺人,處之有道,則自歛輯。”○[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殆[閔公]莽莽有傖氣,恐其偶然沖出,致敗人意耳。”◆8.氣勢雄渾貌。○[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曹公]莽莽,古直悲涼。○[子桓]小藻,自是樂府本色。○[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遜父兄。”

雲莽莽,◆形容云海苍莽的样子。○元张可久《水仙子·归兴》曲:“雲莽莽馮公嶺,浪淘淘揚子江,水遠山長。”■亦作“雲漭漭”、“雲濛濛”。○元杨暹《西游记》第一出:“雲漭漭碧天遥雁影孤,冷清清露華濃月色浮。”又第十二出:“雲濛濛蔽四夷,雨昏昏罩太極。”

鬱莽(郁莽),◆形容濃密。○[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樓後灌陰鬱莽,濃翠撲衣。”

野莽,◆野草。○《淮南子‧本經訓》:“野莽白素,不得其時,上掩天光,下殄地財,此遁於火也。”○[高誘]注:“莽,草也。”

煙莽(烟莽),◆煙霧籠罩的林莽。○[元][方回]《石峽書院賦》:“彼金碗之出人間兮,孰不樵牧於煙莽。”

虛莽(虚莽),◆丘墟和草莽。指衰敗荒蕪之地。○《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內不自量,抵罪於[吳],軍敗身辱,棲于[會稽],國為虛莽。’”[宋][王安石]《信都公家白兔》詩:“去年驚墮[滁山]雲,出入虛莽猶無群。”

宿莽,◆1.經冬不死的草。○《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唐][獨孤及]《垂花塢醉後戲題》詩序:“道士[張太和]伐薪為堰,封土以壅澮,余亦命薙氏治蕪穢而戔宿莽。”○[清][史震林]《高陽臺》詞:“壟頭宿莽堪哀,有青青細草,禁得霜摧。”◆2.特指墓前野草。○[明][鄭若庸]《玉玦記‧觀潮》:“不見射弩英雄,玉匣又陳宿莽。”○[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梅》:“至座有良朋,車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則車中人望望然去之矣。”◆3.借指死亡。○[明][屠隆]《綵毫記‧仙翁指教》:“今朝握手江湖上,勸蚤晚拋塵網,朱顏暗裏銷,白髮愁中長,你看今古英雄俱宿莽。”◆4.卷施草。○《爾雅‧釋草》“卷施草拔心不死”[晉][郭璞]注:“宿莽也。”○[郝懿行]義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太平御覽》卷九九八引《南越志》:“[寧鄉縣]草多卷施,[江][淮]間謂之宿莽。”

雄莽,◆粗獷豪放。○[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稼軒]詞,於雄莽中別饒雋味。”○[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一:“[孟德]雄莽,雜言無端,僅以壯氣貫串之而已。”

新莽,◆指[王莽]或[王莽]建立的[新]朝。○[西漢]末[王莽]篡權,改國號[新],故稱。○《舊唐書‧肅宗紀論》:“[太王]去國,[豳]人不忘於[周]君;[新莽]據圖,黔首仍思於[漢]德。”○[清][葉廷琯]《吹網錄‧魏太和銅熨斗熨人款識》:“威斗曾將[漢]室傾,[當塗]遺器製尤精。奸雄運各殊修短,[新莽]知難熨恨平。”○[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五章第二節:“這樣,[新莽]政權就成了當時深刻的社會矛盾的焦點,一場醞釀已久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在這樣的形勢下爆發了。”

銅駝草莽(铜驼草莽),◆同“銅駝荊棘”。◆[明][汪廷訥]《种玉記‧促晤》:“顧不得宗社丘墟,銅駝草莽。”

衰莽,◆枯草。○[宋][葉適]《煙霏樓記》:“踐[小楊湖],一步數陷,所過空隄絕岸,敗蘆衰莽而已。”

鼠莽草,◆毒草名。人用以毒鼠,故名。○《元典章‧刑部四‧自害》:“今後非因鬥毆殺傷,自行投河自縊及服食鼠莽草死者,如別無他故,官司無得理問。”亦省稱“鼠莽”。○[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莽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謂之鼠莽。”

鼠莽,◆見“鼠莽草”。

疏莽,◆粗率魯莽。○[明][袁宗道]《巡撫福建右副都御史傳野司公墓志銘》:“媿余當時酬答疏莽,不能秋毫有所助發。”

市莽,◆指市井賤民。○[明][王世貞]《說部‧左逸》:“其卿士僕妾,隸圉市莽,寧不唯王之臣?”

食莽,◆吃雜草。○《淮南子‧泰族訓》:“餓於[乾谿],食莽飲水,枕塊而死。”○[高誘]注:“莽,草也。”○《太平御覽》卷九七五引此作“食菱”。

深莽,◆深密的草叢。○[唐][儲光羲]《田家雜興》詩之三:“網罟繞深莽,鷹鸇始輕翼。”○[宋][梅堯臣]《鳴雉詞》:“哺雛深莽中,摧穨錦翅擁。”

沙莽,◆謂廣闊的沙地,大漠。○[宋][曾鞏]《游麻姑山》詩:“岡陵稍轉露樓閣,沙莽忽盡橫園林。”○[宋][曾鞏]《送江任序》:“其山行水涉沙莽之馳,往往則風霜冰雪瘴霧之毒之所侵加,蛟龍虺蜴虎豹之群之所抵觸,衝波急洑隤崖落石之所覆壓。”

熱莽(热莽),◆亦作“熱蟒”。◆謂色情的狂熱。○《全元散曲‧壽陽曲》:“胡來得賽,熱莽得極,明明的抱着虎睡,惱翻小姐撾了面皮,見丈人來怎生回避?”[明][凌濛初]《虯髯翁》第一齣:“好熱莽,他認了親。廝呼喚咱占了采,管不是以下裙衩。”

裘莽,◆像裘毛一樣的草叢。○[唐][羅隱]《讒書‧書馬嵬驛》:“[天寶]中,逆胡用事,鑾輿西幸,[貴妃]死於[馬嵬驛]……今復百餘年後,右軾邊隴,裘莽平遠,發人宿憤。”

平莽,◆謂平坦廣闊的草原。○[晉][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浙游日記》:“東北石纍纍蹲伏平莽中,曰[石浪],為[黃初平]叱石處。”○[明][夏完淳]《王仲宣懷德》詩:“放舟[涇][渭]間,平莽見孤城。”

莽撞,◆言語、行動輕率魯莽。○[元][周文質]《時新樂》曲:“[張飛]莽撞,大鬧[臥龍岡]。”○[明][王玉峰]《焚香記‧軍情》:“雖不諳兵家這幾行精密機,也恰有莽撞來一團粗膽氣。”○《紅樓夢》第十七回:“﹝[黛玉]﹞自悔莽撞,剪了香袋,低着頭一言不發。”○[茅盾]《鍛煉》二一:“四面都騷動了,都咒罵這莽撞的冒失鬼。”

莽壯(莽壮),◆1.鹵莽。○《西游記》第四七回:“那[行者]本來性急,[八戒]生來粗魯,[沙僧]卻也莽壯,三個人聽得師父招呼,牽着馬,挑着擔,不問好歹,一陣風,闖將進去。”一本作“莽撞”。2.形容聲音、氣力粗壯有力。○[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摺:“他可慣聽,我這莽壯聲。諕他一個癡掙,諕得荊棘律的膽戰心驚。”○[丁玲]《母親》一:“年紀輕輕,不老實,又不是爺們,學什麼壞,趁着力氣莽壯,落幾個錢,老了也有下梢,未必就連家也不要。”

莽原,◆草長得很茂盛的原野。○[郭小川]《春歌》之一:“萬里莽原,千里荒漠,在我們的眼中無不變得溫和。”○[秦牧]《莽原語絲》:“有時驅車百里,見到的村落和市鎮也並不多,總是莽原、莽原、莽原。”

莽洋,◆形容广大无垠的样子。○汉刘向《说苑·指武》:“賜也願齊、楚合戰于莽洋之野,兩壘相當,旌旗相望,塵埃相接,接戰構兵。”

莽跳,◆亂鑽門路。○[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摺:“你搬的我散了學,置下袍,去這布衣中莽跳。空着我遶朱門,恰便似燕子尋巢。”

莽式,◆[滿]族歌舞名。○[清][吳振臣]《寧古塔記略》:“[滿洲]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兩人相對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歲或喜慶之時。上於太廟中用男莽式。”○[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二:“本朝歲暮將祭享,選內大臣打莽式,例演習於禮曹,其氣象發揚蹈厲,蓋公廷萬舞之變態也。王公貴戚,於新正競引之以相戲樂,其態婉孌柔媚,或令婦女為之,此又莽式之一變耳。”

莽然,◆1.草木茂盛貌。○[唐][蕭穎士]《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2.廣大貌;眾多貌。○《韓詩外傳》卷五:“天子居廣廈之下,帷帳之內,旃茵之上,被蹝舄,視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有賢左右也。”○[清][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七》:“何莽然其不一姓也?天何必不樂一姓耶?”◆3.猶猛然。○[瞿秋白]《餓鄉紀程》十六:“他所自信的春意之內力,承此時機莽然超量的暴出。”○[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十:“一望[遠東],紫赤光焰,愈轉愈明,炎炎的雲苗,莽然由天際直射,烘烘烈烈,光輪轟旋--呀!曉霞,曉霞!”

莽平,◆形容地势平坦、草木茂盛。○《汉书·西域传上》:“烏弋地暑熱莽平。”○又《西域传下》:“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東至都護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内地五千里。地莽平。”

莽渺,◆邈遠貌。○[唐][顧況]《送從兄使新羅》詩:“晨裝凌莽渺,夜泊記招搖。”

莽莽漠漠,◆模模糊糊。○[茅盾]《大鼻子的故事》二:“他莽莽漠漠只覺得像他這樣的人大概是總得這樣活過去的。”

莽莽蕩蕩(莽莽荡荡),◆廣遠貌。○[楊朔]《亞洲日出》:“回[開羅]的路上,天已向晚,我們仍舊沿着[蘇伊士運河]走。往西一望:莽莽蕩蕩一個大湖泊,滿是蘆葦。”○[章烙]《羅炳輝同志二三事》:“一路上,大路不走走小路,小路不走走田埂,後來索性不走平整的地方,只是往莽莽蕩蕩的山巒上走去。”

莽莽蒼蒼(莽莽苍苍),◆1.魯莽冒失。○[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而[艾千子]猶以‘莽莽蒼蒼’論文,不知‘莽莽蒼蒼’者,即俗所謂‘莽撞’,[孟子]所云‘茅塞’也。”◆2.無邊無際。○[秦牧]《藝海拾貝‧巨日》:“東面一輪紅日,光輝燦爛,正照耀着莽莽蒼蒼的大地。”○[陶爾夫]《伐木者的旅行》:“誰知那黑森森、莽莽蒼蒼的叢林裏,還隱藏着什麼野獸啊!”◆3.荒涼貌。○[瞿秋白]《涴漫的獄中日記》:“﹝那地方﹞現在正是莽莽蒼蒼,一片凄涼荒蕪的穢土,白骨如山的堆積着。”

莽茫,◆猶茫茫。○[唐][杜甫]《入衡州》詩:“福善理顛倒,明徵天莽茫。”

莽路,◆犹言马马虎虎。○《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大王又向臣下道:‘卿爲臣下我爲君,今日商量只兩人。朝暮切須看穩審,惆悵莫交外人聞。相當莫厭無才藝,莽路何嫌徹骨貧。’”

莽魯(莽鲁),◆草率;馬虎。○[清][趙翼]《游惠山》詩:“日斜歸路促,勝遊歎莽魯。”○《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隨時行李看將去,奔(莽)魯排比不久迴。”

莽浪,◆虛誕。○[唐][柳宗元]《非國語上‧神降於莘》:“而其甚者,乃妄取時日莽浪無狀而寓之[丹朱]。”

莽漢(莽汉),◆粗魯冒失的男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我[杜子春]天生莽漢,幸遇那老者兩次贈我銀子,我不曾問得他名姓,被妻子埋怨一個不了。”

莽古歹,◆蒙古語。指小番。○[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三摺:“自家莽古歹便是。奉阿者的言語,著吾打聽[存孝]去。”

莽奪(莽夺),◆強搶。○[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摺:“這廝強賴人錢財,莽奪人妻室。”

莽蕩蕩(莽荡荡),◆遼闊曠遠貌。○[朱自清]《轉眼》詩:“這樣莽蕩蕩的世界中,到底那裏是他的路呢!”

莽蕩(莽蕩),◆1.遼闊無際。○[漢][班固]《北征賦》:“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而歎。”○[清][譚嗣同]《崆峒》詩:“斗星高被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新華月報》1979年第7期:“這條莽蕩的[黃河],一下分散作無數條細流,如萬千纓絡閃爍飄拂。”◆2.迂闊;迂遠不切實際。○[宋][葉適]《贈岩電隱士》詩:“近時術人多莽蕩,要把虛名隨妄想。”○[明][袁宏道]《答陶周望書》:“[小修]舊見弟如此商榷,亦以弟為莽蕩,今不復然矣。”◆3.激蕩;震撼。○[漱岩]《楊哲高烈士悼歌》:“風雲莽蕩[武昌]城,大陸龍蟄雷一聲。”

莽大夫,◆1.指[漢]代[揚雄]。○[揚雄]本仕[漢]朝,[王莽]稱帝時,仕[莽]為大夫。○[宋][朱熹]《通鑒綱目‧漢紀》:“戊寅五年,[莽]大夫[揚雄]死。”◆2.比喻變節者。○[清][戴名世]《讀<揚雄傳>》:“《離騷》可反,而莽大夫亦可為矣。”○[顧餘]《詠古》之一:“菁茅幾許酬開國,祇是傷心莽大夫。”

莽草,◆植物名。一種有毒植物。又稱水莽草。○《周禮‧秋官‧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鄭玄]注:“莽草,藥物殺蟲者,以熏之則死。”○《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莽蒼蒼(莽苍苍),◆1.一望無際。○[宋][孔平仲]《天門山》詩:“惟天莽蒼蒼,乃立此門闕。”○[陳去病]《泰山絕頂登封處題壁》詩:“天門詄蕩蕩,海甸莽蒼蒼。”○《花城》1981年第3期:“﹝[李老怪]﹞感慨地望着莽蒼蒼的山野,一放而不可收地道出一首詩來。”◆2.空闊;迷茫。○[魯迅]《吶喊‧白光》:“但跨進裏面的時候,便不見了白光的影蹤,只有莽蒼蒼的一間舊房,和幾個破書桌都沒在昏暗裏。”○[葉紫]《星》第二章四:“太陽走了,黑夜像巨魔似的,張口吞蝕着那莽蒼蒼的黃昏。”

莽蒼(莽苍),◆1.形容景色迷茫。○《莊子‧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飧而返,腹猶果然。”○[成玄英]疏:“莽蒼,郊野之色,遙望之不甚分明也。”○[唐][孟郊]《古別曲》:“荒郊煙莽蒼,曠野風凄切。”○[明][劉基]《菩薩蠻》詞:“月上[海門]山,山河莽蒼間。”◆2.空曠無際貌。○[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啟》:“如登高四望,但見莽蒼大野,荒墟廢壟,悵望寂然,不能自解。”○[宋][歐陽修]《自岐江山行至平陸驛》詩:“蕭條斷煙火,莽蒼無人境。”○[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遂引余從其寨之後東逾嶺,莽蒼無路,姑隨之行。”◆3.指迷茫的郊野或原野。○[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是山崒然起於莽蒼之中。”○[宋][司馬光]《和邵堯夫秋霽登石閣》:“目窮莽蒼纖毫盡,身得逍遙萬象閑。”○[傅尃]《五月廿一日與胡樸安高吹萬同游北固山作》詩:“傑閣坐看凌莽蒼,奔流猶自逐喧豗。”◆4.形容文章詞氣充沛。○[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中》:“[太沖]《詠史》,骨力莽蒼,雖途轍稍岐,一代傑作也。”○[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邱邦士集》予未見,然當推[躬菴]為第一,莽蒼浩瀚,有大氣以舉之。”

魯莽滅裂(鲁莽灭裂),◆形容做事莽撞輕率。○[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江西]第五次反‘圍剿’,我軍全然不講退卻,原因在於對局部形勢和整個形勢都不注意,實在是一種魯莽滅裂的干法。”參見“鹵莽滅裂”。

魯莽(鲁莽),◆輕率,莽撞。○[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馮勰》:“彼時亦太魯莽,竟不立券。”○[艾蕪]《我的青年時代》二三:“而他自己的確也是個富有涵養的青年,不善於魯莽從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點性急,接觸[湯阿英]這樣的人要瞻前顧後,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絲毫的魯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進行。”參見“鹵莽”。

林莽,◆1.叢生的草木;草木叢聚之處。○[戰國][楚][宋玉]《風賦》:“蹶石伐木,梢殺林莽。”○[漢][揚雄]《長楊賦》:“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隅。”○[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摺:“且躲避在林莽,掩映我身軀。”○[沙汀]《選災》:“這時黃昏已經來臨,而在遠處的林莽間,暮煙擴張得更快了。”◆2.泛指鄉野。○[明][屠隆]《綵毫記‧仙翁指教》:“少年流落在[荊][湘],西望傷心隴樹長,一編十載栖林莽。”○[明][陳汝元]《金蓮記‧控代》:“[[蘇轍]唱]手足義偏長,願褫臣職歸林莽,好將縲絏孤臣(指[蘇軾])放。”

浪莽,◆廣大貌。○[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四:“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何孟春]注:“浪莽,廣大貌。”○[宋][蘇軾]《東坡》詩之二:“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

曠莽(旷莽),◆亦作“曠漭”。◆1.空闊而蒼茫。○[唐][元結]《引極‧思元極》詩:“天曠漭兮杳泱茫,氣浩浩兮色蒼蒼。”○[清][魏源]《聖武記》卷三:“[聖祖]以其曠莽遼隔費轉輸……遂畫[阿爾泰山]以西至[伊犁]捐俾游牧,復成西域大部落。”○[郭沫若]《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譬如我們看海的時候,只看汪洋曠莽的海面便不禁振臂激贊。”◆2.曠野。○[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酒狂》:“子歸,宜急措置,夜於村外曠莽中,呼舅名焚之,此案可結也。”

荊莽(荆莽),◆荊棘草叢。○[宋][郭彖]《睽車志》卷一:“三人食之而出,又行巖谷荊莽中二十餘里。”○[明][張四維]《雙烈記‧道逢》:“我只待要破長風駕海航,只待要開大道鋤荊莽。”

浩莽,◆亦作“浩漭”。◆1.水廣大無際貌。○[明][袁宏道]《與沈伯涵水部》:“江水雖浩莽,殊無意致,六橋、三竺之想,那能一刻去胸中。”○[鄭振鐸]《海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飛着飛着,不會覺得倦麼?”◆2.泛指廣大無際。○[清][姚燮]《歲暮》詩之四:“朔風吹浪拍天驕,浩漭千山瘴未消。”

灌莽,◆1.叢生的草木。○《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呂向]注:“水草雜生曰灌莽也。”○[南朝][梁][江淹]《橫吹賦》:“原陸窈,灌莽深。”○《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六年》:“煙火尚稀,灌莽極目。”○[胡三省]注:“灌,木叢生也。莽,草深茂也。”○《花月痕》第五十回:“遙見那灌莽棲於甍棟,平沙抗乎睥睨。”◆2.指草木叢生的原野。○《梁書‧張纘傳》:“若夫灌莽川涯,層潭水府,游泳之所往還,喧鳴之所攢聚。”○[唐][王勃]《九成宮頌》序:“灌莽生塵,隕飛霜於勁鏃。”

梗莽,◆荊棘草莽。○[宋][王安石]《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之一:“檻折簷傾野水傍,[臺城]佳氣已消亡。難披梗莽尋千古,獨倚青冥望八荒。”

高莽,◆指高而密的野草。

伏莽,◆《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莽,叢生的草木。後以“伏莽”指軍隊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潛藏的寇盜。○[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險。”○[清][黃宗羲]《閻公神道碑銘》:“伏莽一發,必不可支。”○[孫中山]《上李鴻章書》:“方今伏莽時聞,災荒頻見。”

鬥莽(斗莽),◆莽撞相鬥。○[明][楊柔勝]《玉環記‧韋皋領兵》:“區區小將有何強,敢與相持胡鬥莽。”

黨莽(党莽),◆寬廣貌。引申指文章恣肆汪洋,不拘一體。○[章炳麟]《與人論文書》:“有所欿于[徐][庾],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麗,而祗黨莽不就報章,欲因素功以為絢乎?”

叢莽(丛莽),◆叢生雜亂的草木。○[唐][柳宗元]《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叢莽下穨,萬類皆出。”○[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向杲》:“﹝[向杲]﹞下山伏舊處,見己尸臥叢莽中,始悟前身已死。”○[袁鷹]《紅星永不隕落》:“幾十年前,在多災多難的[中國],正是這閃閃的紅星,使我們在暗夜中看到晨曦……在叢莽荊棘中聞到花香。”

長莽(长莽),◆謂廣闊綿遠的深草。○《文選‧張衡<西京賦>》:“縱獵徒,赴長莽。”○[薛綜]注:“莽,草。長,謂深且遠也。○《方言》曰:‘草,[南楚]之閒謂之莽。’”

草莽臣,◆犹贱臣。多为自谦之词。○《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寧稱草莽臣上疏曰。”○《晋书·皇甫谧传》:“其後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上疏自稱草莽臣曰。”

草莽,◆1.草叢。亦指草木叢生的荒原。○《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燕]、[趙]、[青]、[齊]之野皆成草莽。”○[清][唐甄]《潛書‧恤孤》:“嬰兒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數矣。”○[曹禺]《原野》第三幕:“隱約看出眼前昏霧裏是多少年前磨場的廢墟,小圓場生滿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盤磨衰頹地睡在草莽上。”◆2.草野;民間。與“朝廷”、“廊廟”相對。○《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趙岐]注:“民會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宋][歐陽修]《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詩:“豈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雖草莽間,名在朝廷上。”○[明][方孝孺]《後樂齋記》:“[伊尹]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唐][虞],非為夸大之論也,道當爾也。”○[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不過,我所部將帥,都是出身草莽,我一離開,他們就會互相吞併,大業更無望了。”◆3.比喻平庸,輕賤。常用作謙辭。○《紅樓夢》第三三回:“那[琪官]現是[忠順王爺]駕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無故引逗他出來,如今禍及於我!”◆4.指平庸、輕賤的人。○[明][宋濂]《故資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銘》:“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絕於天地?”◆补证条目■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词。○《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梓州射洪縣草莽愚臣子昂,謹頓首冒死獻書闕下。”

蒼莽(苍莽),◆1.廣闊無邊的樣子。○《韓詩外傳》卷四:“所謂天,非蒼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為天。”○[宋][蘇轍]《黃樓賦》:“山川開闔,蒼莽千里。”○[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漢水]之西南,距[大別]之麓,皆湖渚,茭蘆菱芡,瀰漫蒼莽。”○[鄭澤]《長沙謁烈士祠》詩:“詎唯百世興,浩氣凌蒼莽。”◆2.渺茫;迷茫。○[宋][葉適]《戴少望書》:“說足下決以此月初三日行天下求世外之道……奈何以少得喪,一不當意,遂為此等絕世自好,蒼莽不可知之事。”◆3.形容意境、心胸、思想等深廣、開闊的樣子。○[明][袁宏道]《與丘長孺書》:“五七言古及諸絕句,古質蒼莽,氣韻沉雄。”○[清][厲鶚]《東城雜記‧城東倡和序》:“眺[太伯]、[錢鏐]之荒墟,弔[陶朱]、[子胥]之遺跡,意色蒼莽,襟神飛竦。”○[清][惲敬]《與秦省吾書》:“[侯君]妙才,同攜遊屐,是以遙情遠興,蒼莽而來。”

阿莽,◆怎樣,怎麼樣。○《敦煌變文集‧燕子賦》:“奪我宅舍,捉我巴毀。將作你吉達到頭,何期天還報你!如今及阿莽次第,五下乃是調子。”○《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但知搥胸拍臆,發頭憶想阿莽。”○[蔣禮鴻]通釋:“阿莽,就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