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别称“龙城”,位于辽宁西部,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与中原联系的纽带地区,形成多民族历史名城和塞外历代战略要地。

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为朝阳市,幅员面积19735平方公里,远超丹东、完胜大连,以绝对优势夺得辽老大的宝座,被誉为“大朝阳”。

辽宁文化积淀非同一般,在东北三省中最为深厚。有人说辽宁历史看“三阳”,也就是朝阳、辽阳、沈阳,但沈阳这一段尚可,表现辽阳和朝阳的作品就偏少了。

尤其是朝阳,隋唐宋辽元,发生了那么多重大历史事件,东北早就有“金朝阳,银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的说法。

朝阳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灿烂的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有“东方佛都”之称。

古丝绸之路时期,西有敦煌,东有朝阳。当时的朝阳,与举世闻名的敦煌齐名。

朝阳市塔很多,境内大约包括南塔、北塔等59座塔。一座座古塔,真实地再现了历经千年从兴盛到衰败的城市景象。这片地域的典故与传说,都是经由这些古塔生发转化,最终展现在历史的天空。

朝阳的“龙城”从哪里谈起,通俗讲就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念念不忘的大燕国,就是在朝阳。大燕国,五胡十六国时期辉煌无比,慕容家族更是声名显赫。

燕国的朝阳,相当于明朝的南京、清朝的盛京,史称“龙城旧史,宗庙所在”。在前燕后燕,能当上朝阳这座幽州牧的,那就相当于清朝的盛京将军,“镇幽州,委东北之重。”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里,随处都能找到龙城留下的足迹。北燕之后,朝阳的历史继续辉煌着。隋唐时期朝阳称营州。公元755年,安禄山从幽州发兵,要自立为王,安史之乱的另一主谋史思明,也是在营州长大。这两个人都是慕容家族后裔,其实心思是和慕容复一样。

唐代诗人高适曾写到:“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这就是龙城的神奇魔力,即便是改了姓氏,也改不了胸膛里的野心。

朝阳这个名字出现在公元1738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三年才度确定下来的。其实,龙城不能算是朝阳的别称,因为这里一开始就是叫龙城。

千年往事风吹云淡,一切都过去了。如今的朝阳,面向全中国、主攻京津冀,仅去年就全口径引进项目754个,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全市入统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437个,位居辽宁全省第三。

朝阳的县域活力也竞相迸发。每个县区都在建设投资超10亿元的物流产业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大黑山、鸟化石地质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

北票市项目建设捷报频传,获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单位。双塔区地产项目还可以,龙城区现代物流有突破。

凌源市招大引强也有进展,朝阳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建平县城建设走在辽宁前列,喀左县乡镇财政增长有提高,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还被授予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

去年,朝阳首次在北京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发布“朝阳小米”、“朝阳蔬菜”两大区域公用品牌,现场签订订单1.2亿元,签约项目31个。

环抱着朝阳的大凌河,被誉为“东北的黄河”了,全长398公里的大凌河谷,不仅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共同孕育了“红山文化”、“三燕文化”、“辽文化”,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统治王朝激烈争夺的军畿要地。

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坐拥得天独厚区位,这里既有渔猎文化,又有草原游牧文化与汉农耕文化,多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得朝阳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东北亚经济带上的繁荣所在。

现在的朝阳,正深耕俄日韩,巩固港澳台,积极融入中东欧合作,培育外贸出口生产基地,扩大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优质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增加国际市场份额。

朝阳,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营州道,还能否在新的一带一路上恢复昔日“龙威”,古塔不语,事在人为。